
9月20日,由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“经济史、经济思想史学科学术交流研讨会”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举行。本次研讨会以“历史中的经济与经济思想”为主题,旨在通过跨学科交流,在保持学科边界的基础上推动交叉融合,促进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。
河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、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张宝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他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,并指出,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,搭建一个开放、包容的学术交流平台,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思想碰撞与合作,积极探索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路径。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、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丙涛以“人文经济学与历史中的经济学”为题作主题报告。开幕式由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姜鲁南主持。
在专题报告环节,来自南开大学、武汉大学、中山大学、香港大学、辽宁大学、天津财经大学以及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的专家学者,围绕多项前沿课题展开深入交流。报告内容包括《一万年来中国人年寿的变迁》《中国信用(学)自主知识体系构建——基于民间契约文书视角的考察》《国家形态与经学选择:汉代“大一统”与“分治”格局下的春秋三传之沉浮》《近代中国工业调查史料整理与研究》《清代漠北地区商民的管理与困境》等,集中展示了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。来自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的青年学者们分别就近期研究进行汇报,议题涉及财政,法律,金融,明清及宋代的历史学研究等诸多领域。本环节由《比较》杂志社编辑焦建国教授、《人文》集刊社编辑闵祥鹏教授等知名学者主持。
在研讨会总结环节,武汉大学彭凯翔教授与河南大学孙建国教授分别作总结发言。他们指出,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的深度融合,不仅有助于厘清当前经济政策的理论根基与历史脉络,也将为新时代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坚实而前瞻的思想资源。
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,拓展了河南大学理论经济学跨学科研究的视野,标志其在“空间交流”与“国际交流”基础上向“历史借鉴”迈出重要一步,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、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实践,为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的学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。